|
|
||||||||
刑偵專家揭開坑老陷阱的“畫皮”
老人“防騙”已成養(yǎng)老難題
老年人是騙子眼里的“香餑餑”,由此衍生出一系列“坑老陷阱”,且成功率很高。
如何讓老人遠離陷阱?
近日,在沈陽市“敬老月”預防詐騙法制集中宣傳活動期間,沈陽市公安局法制支隊、和平公安分局民警來到和平區(qū)寶環(huán)社區(qū),與老年居民面對面交流,揭開一些新型坑老陷阱的“畫皮”。
摘 要
當街高喊“老同學”
63歲的李阿姨稱:前幾天,她坐車到方形廣場下車時,突然一個騎自行的男子走過來,對她高喊“老同學,你干啥去了?”李阿姨有點茫然,感覺這個同學不太認識,但又因為自己上了歲數(shù),怕對方真是自己的高中同學,說不認識傷了老同學的心,便和對方打哈哈。
人家問她住哪,她就是說住八經(jīng)街和老人在一起住,比較擁擠。老同學一聽這話來了精神頭,對李阿姨說:“我現(xiàn)在在省里上班呢,快退休了,最近正接手辦理廉租房的事,要不給你整一套吧。不需要啥好處費,就需要買點禮物我打點一下其他人就行了?!苯又鴮Ψ接殖畎⒁桃?lián)系電話。這時,李阿姨警覺起來,“對方可能是騙子”,因為她的高中同學恰好剛剛聚完,聯(lián)絡方式同學們互相都有,因此,沒等“老同學”說完,李阿姨扭頭就走了。
晚上和孩子一聊,大家都嚇出冷汗,再往下嘮,不一定啥時就被騙了。
免費養(yǎng)生“親情”行騙
同樣來自相關部門的統(tǒng)計,以往非法集資、神醫(yī)假藥之類的傳統(tǒng)騙局外,針對老年人的免費養(yǎng)生講座也漸成詐騙新載體。
9月初,趙老通過社區(qū)里散發(fā)的宣傳單,了解到在社區(qū)不遠的寫字樓里有名醫(yī)組織免費的“名醫(yī)健康講堂”,專門針對老年人的保健課。趙老聽了覺得挺適合自己,就去參加了。講堂上,自稱某醫(yī)院資深專家的“名醫(yī)”給在座的老年人們詳細分析了老年人體弱多病的根源,進而推薦了一種能根治心腦腎疾病的“靈藥”。
雖說這藥價格不菲,可聽了“專家”的講解,趙老和其他老伙伴都覺得這藥還真是非買不可。一是“專家”講得好,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員太熱情。那小姑娘一口一個“爺爺”地叫著,感覺真像親孫女。經(jīng)過考慮,趙先生一共買了1.1萬元的“靈藥”。這個“靈藥”的療效卻遠沒有“專家”說的那么神。事后家人才發(fā)現(xiàn)這個“靈藥”事實上就是保健品。
為啥騙子愛盯老人?
沈陽市公安局法制支隊支隊長費玉秋強調(diào),騙子盯上老年人有5個因素:
1. 老年人有一定積蓄;
2. 多數(shù)老年人消息閉塞,對新鮮事物了解較少,防范意識薄弱;
3. 多數(shù)老年人崇尚積德行善;
4. 愛面子,老年人越老,越害怕別人說他沒用,一旦上當受騙,不敢跟家里人說,也不愿意報案;
5. “空巢”老人越來越多,更渴望與別人的交流和得到關懷,這時出現(xiàn)幾個人,沖著他們熱情地叫著“大爺、大媽”,他們的心理防線很容易被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