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日報網環(huán)球在線消息:“悉尼”號巡洋艦曾是澳大利亞海軍的驕傲,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期間屢立奇功。1941年11月19日,“悉尼”號完成護航任務后回港時,竟然被偽裝成荷蘭商船的德國軍艦“鸕鶿”號擊沉后失蹤,船上645名官兵更是無一人生還。66年后,4月4日,“悉尼”號殘骸的水下照片首次公布,種種歷史謎團有望揭開。
這些照片當天被公布在公益機構“尋找‘悉尼’號基金會”的網站上,照片是通過高清晰水下聲納系統拍攝的,主要展示了船只甲板,炮塔和其他武器裝備,但是已經足以證明“悉尼”號當時遭到了致命性的打擊。澳大利亞一位高級官員稱:“這些不可思議的殘骸照片向國內的人們展示了當時的戰(zhàn)斗是何等的激烈。”
“尋找‘悉尼’號基金會”的負責人莫恩斯表示,他相信“悉尼”號船尾首先被擊中,在行駛了一段路程后,至少一個螺旋槳軸斷裂。他說:“所有的救生艇都不在架子上,但船上4個炮塔還在原位?!?/p>
到目前為止,“鸕鶿”號軍艦上德國士兵的敘述成為了人們研究這段歷史的唯一根據。不過,大部分澳大利亞歷史學家還是非常相信這些德國人的說法。
3月17日,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宣布,一支尋找 “悉尼”號的研究隊伍在珀斯以西800公里發(fā)現當年與“悉尼”號同歸于盡的德國“鸕鶿”號戰(zhàn)艦。這成了尋找“悉尼”號的重大突破。隨后,“尋找‘悉尼’號基金會”在附近2470米深的海底找到了“悉尼”號殘骸。
而目前關于“悉尼”號的疑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:一是“悉尼”號葬身海底的原因,究竟是被德國艦艇的魚雷擊沉,還是毀于自己船上的火藥庫爆炸?二是為什么“悉尼”號上無人生還,是否真如德國海軍士兵所說:有船只向跳水逃生的澳大利亞海軍士兵進行了射擊?
“悉尼”號是一艘輕型巡洋艦,長169米,寬17.3米,最高時速32節(jié),1934年首次出海。二戰(zhàn)爆發(fā)后,“悉尼”號被派往地中海,在與意大利海軍的多次交戰(zhàn)中立下戰(zhàn)功。1940年,“悉尼”號在一艘英國驅逐艦的協助下擊沉了意軍快速巡洋艦“科尼奧尼”號,一個星期后,又擊沉了一艘小型意大利油輪。此后,“悉尼”號多次執(zhí)行襲擊港口和攔截意大利商船的任務,并屢創(chuàng)輝煌戰(zhàn)績。1941年2月,“悉尼”號回到澳大利亞,在印度洋執(zhí)行巡邏和護航任務。
“悉尼”號悲劇發(fā)生在1941年11月19日,在澳大利亞西北沿海,正在返航的“悉尼”號發(fā)現了一艘船來歷不明的船只。該船只起初稱自己是荷蘭貨船“馬六甲海峽”號,但這畢竟是戰(zhàn)爭時期,“悉尼”號并沒有因此而放松警惕,一邊與其交換信號,以確定其身份,一邊追趕該船只,試圖進行檢查。
但當兩船距離只有1公里時,“悉尼”號才發(fā)現商船身份只是偽裝,這時,對手突然揚起了德國國旗,并掛上了“鸕鶿”號的旗幟,隨后,迅速發(fā)動原本隱藏起來的武器向“悉尼”號開火。措手不及的“悉尼”號遭到對方魚雷重創(chuàng),艦身燃起熊熊大火。船員們依然奮勇還擊,他們用艦尾火炮將“鸕鶿”號的發(fā)動機艙擊毀。
一時間兩艘戰(zhàn)艦都冒出滾滾濃煙,“鸕鶿”號由于受損嚴重,船長下令棄船逃生。幸存的“鸕鶿”號船員回憶說,他們記得被濃煙籠罩的“悉尼”號向西駛去,此后就再也沒有人見過它。
“鸕鶿”號是納粹德國改裝的輕型巡洋艦,全長大約164米,寬約20米,排水量為8700多噸,最大航速為19節(jié),秘密配備了6門150毫米大炮、2門37毫米反坦克炮和5門20毫米防空炮,還有390枚水雷、533毫米魚雷和兩架海上飛機等。自1940年10月投入使用以來,“鸕鶿”號就一直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以貨船的模樣“招搖撞騙”。在遇到“悉尼”號之前,“鸕鶿”號已經“戰(zhàn)果累累”,總共擊沉了10艘戒心不足的盟軍商船,總噸位達5.6萬多噸。
澳大利亞曾有人撰書分析認為,“鸕鶿”號發(fā)動襲擊時,很可能得到了日本法西斯一艘潛艇的暗中協助。當時,日本尚未正式對美國等國宣戰(zhàn)。為掩蓋真相,“悉尼”號幸存者很可能在水中被機槍掃射而死。不過這個觀點一直沒有得到驗證。
二戰(zhàn)后雖然海軍多次試圖尋找“悉尼”號的殘骸,每次都無果而終。但澳大利亞人并沒輕易放棄,2001年,“尋找‘悉尼’號基金會”成立,其目的是召集民間和政府的力量搜尋“悉尼”號。為了保證搜尋工作能順利展開,地方政府捐助了75萬美元,澳大利亞中央政府也提供了42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。
根據澳大利亞1976年通過的《歷史沉船法》,歷史沉船的挖掘將受到法律保護。政府可以宣布沉船周圍200公頃海域為保護區(qū),任何水下活動都被禁止?!跋つ帷碧柕姆ǘㄋ姓呤前拇罄麃喕始液\?,目前海軍表示暫時沒有打撈計劃。不過,他們計劃于4月24日在悉尼舉行紀念活動,讓“悉尼”號陣亡官兵的家屬緬懷先人。(李嘉)